大提琴,其起源可追溯到16世纪末,在巴洛克时期有一种独特的乐器,其音色优美,充满诗意,莫扎特的父亲在提琴手册中提到,这种琴在傍晚宁静时分演奏会更加令人陶醉,这就是大提琴的前身,维奥尔琴。
而随着古典音乐的发展,尤其是古典音乐由巴洛克主义逐渐向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演进,大提琴在维奥尔琴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体积,弧形也变得更明显,由此才有了今天我们熟悉的大提琴。
回顾完大提琴的演变历史,今天的大提琴,已经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因其音色浑厚丰满,擅长于表达抒情的旋律和复杂、深沉的感情,有“音乐贵妇”之称。其虽不像小提琴演奏时那样外向张扬,但只要有需要,大提琴也能表现出热烈奔放的感觉,在演奏某些特定乐章之时,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其他乐器相形见绌。
无论独奏还是在交响乐队之中担纲中流砥柱,大提琴都游刃有余,那到底是哪些因素造就了大提琴今天的地位呢,就让玛蒂尼提琴伴你解开这奥秘。
历代作曲家孜孜不倦,造就海量经典曲目
大提琴能获得巨大的成功,首先离不开作曲家们孜孜不倦的努力。自17世纪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里埃利创作了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以来,已有不少作曲家专门为大提琴创作乐曲。而其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巴赫和维瓦尔第这两位巴洛克时期的大师。如果说巴赫为钢琴所作的《平均律》已经是学琴者的《旧约》的话,那么巴赫创作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就是每个大提琴家的《圣经》。其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都堪称举世无双,听罢仿佛有种经历一生之感。同时期的维瓦尔第同样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作品,相比巴赫,其风格更加热情奔放。而后,包括贝多芬、舒曼在内的众多音乐家均为大提琴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作,这让大提琴有了海量的曲库,也为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
演奏家不断涌现 多元化诠释出不同的风格
展开全文
提到大提琴家,大家一定会想到著名华裔演奏家马友友,他先后斩获了18次格莱美奖,并用大提琴深情演奏过《卧虎藏龙》、《天堂电影院》等著名影片的主题曲,是最多元化,最有创造力的音乐家之一。
英国传奇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的故事同样深入人心,这位比烟花寂寞的传奇女子,将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大提琴,她所诠释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令人惊叹,在她的演奏中,你能清晰感受到“悲”的内核与幻灭的景象。在她的手里,大提琴具备了撕心裂肺的悲怆感,与她卒于盛年的一生相映,更添一分惆怅。
除了以上两位代表人物,还涌现出了斋藤秀雄、大卫.波普尔、帕勃洛·卡萨尔斯这样的传奇大师,正因为有了他们,大提琴才能不断在复杂多变的曲风中展现自己的魅力。
欧洲手工工艺,玛蒂尼用更好的方式呈现“音乐贵妇”之美
当然,大提琴的成功更离不开历代制琴师们的辛勤努力和努力探索。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用心制作出的每一把大提琴才能对得起每一个人的期待,让演奏者的梦想成真。
一直以来,玛蒂尼提琴就致力于把最纯正的欧洲手工制琴技艺带到中国,我们通过与拥有百年制琴经验的大师团队携手,配以独特油漆秘方,用更好的方式来呈现出大提琴高贵华丽又不失力量感的音色。在这里,你不仅能体验到手感、音色出类拔萃的大提琴,还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艺术气息。希望在新的一年,喜欢大提琴的你,能够与这位“音乐贵妇”共舞,共同感受她热情奔放又不失矜持的独特魅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