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動與電視事業

編輯

椙山浩一出生於日本東京。在他成長時,家庭的音樂氛圍激發了他的熱情。在高中,他開始發現了自己的激情,並創作了各種音樂小作品[3] 。

在從1958年以全優成績從東京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了株式會社文化放送,先後待過文化放送的報導部與娛樂部[3]。他於1958年以音樂監製的身份加入了富士電視台。在1965年他離開了日本媒體行業並成為了自由監製人,在1968年他退出了監製界併集中精力於音樂譜寫[3]。

在20世紀70至80年代,椙山為音樂劇、宣傳片、流行藝人、動畫電影和電視節目作曲,如《科學小飛俠》、《天狼星的傳說(英語:The Sea Prince and the Fire Child)》和《人造人009》等。他還協助真鍋理一郎譜寫了《哥吉拉對黑多拉》,包括譜寫了唱片的一個聲道以及指揮了一些聲軌。

勇者鬥惡龍與電子遊戲事業

編輯

椙山最早和艾尼克斯接觸是在1980年代早期,當時椙山作為愛好者寫了一封關於PC將棋遊戲的信。在收到椙山手寫的明信片後,艾尼克斯工作人員對椙山深度的知識與遊戲鑑賞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並決定邀請椙山為《勇者鬥惡龍》作曲。

在剛到艾尼克斯工作時,椙山第一個作品是PC-8801的《Wingman 2》。在1986年他為第二個遊戲,FC遊戲《勇者鬥惡龍》譜寫了音樂。而勇者鬥惡龍系列也成了他最知名的作品[4]。它為遊戲的古典配樂被認為是電子遊戲音樂的革命[5]。

椙山是第一個使用現場管弦樂隊錄製電子遊戲音樂的作曲家。在1986年,由倫敦愛樂樂團演奏的CD《勇者鬥惡龍I 交響組曲》發售。原聲音樂的八首樂曲(序幕、城堡、城鎮、曠野、迷宮、戰鬥、最終戰、尾聲)成為了大多角色扮演遊戲的樣板,此後上百的遊戲都使用了類似的組織方式[6]。

在1987年,他為《勇者鬥惡龍II》譜曲,之後他舉辦了世界上最早的電子遊戲音樂會。該「家庭古典音樂會」的編排和指揮由椙山本人負責,並由東京弦樂聯合演奏組於1987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Suntory Hall上演。音樂會上演奏了《勇者鬥惡龍I 交響組曲》和《勇者鬥惡龍II 交響組曲》[7]。「家庭古典音樂會」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後椙山在日本各地舉辦了18次演出[8]。

在1987年至1990年間,椙山繼續為電子遊戲譜曲。自1991年起,他發起了一系列的電子遊戲音樂音樂會,五場音樂會合稱為管弦樂遊戲音樂演唱會,由東京市愛樂樂團和東京交響樂團演奏[9]。其包括了十八位遊戲作曲家的演出作品,如近藤浩治、菅野洋子、羽田健太郎、植松伸夫、鈴木慶一以及椙山本人。這些音樂會在1991年至1996年間舉辦;在此期間椙山為其他的遊戲進行了譜曲,並為管弦樂遊戲音樂演唱會的演出而改編了一些作品。

在1995年9月,椙山創作了勇者鬥惡龍芭蕾舞。其於1996年首次公演,並於1997年、1999年、2001年和2002年再次演出[3]。

之後的職業生涯

編輯

椙山還完成了其他的作品,如東京賽馬場和中山賽馬場中,門開啟與關閉的聲號。

椙山非工作性質的愛好有攝影、旅行、建造模型船[10]、收集舊相機及閱讀。他在自己的網站上開放了一個相機模塊[11],他還於2004年6月23日建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SUGI Label」[12]。

在2004年末,他完成了《勇者鬥惡龍VIII 空海陸與被詛咒的公主》的原聲音樂以及《勇者鬥惡龍VIII 交響組曲》。

在2005年,椙山和東京都交響樂團在日本舉辦了一系列的音樂會,其中演奏了《勇者鬥惡龍VIII》的音樂,其依然延續了過去的古典風格[13]。其後2005年8月的歐洲交響遊戲音樂會上,則現場演奏了他的勇者鬥惡龍音樂,這也是第一次在日本以外的現場交響音樂會上演奏他的音樂[14] 。

在2006年,椙山開始參與一些不同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為《勇者鬥惡龍之劍:假面女王與鏡之塔》譜曲[15]。在2006年8月19日,椙山在日本電子遊戲雜誌《Fami通》上公布了《勇者鬥惡龍IX》的作品,並稱「我不確定《勇者鬥惡龍IX》何時會發布,但我看見它在一步步地完成。我個人很激動。」[16]

2017年7月29日,椙山獲得一項金氏世界紀錄是「最年長的遊戲音樂作曲家」(Oldest videogame music composer)。[17]

逝世

編輯

2021年9月30日因敗血症逝世,享壽九十歲。而開發中的《勇者鬥惡龍XII 被選中的命運之炎》成為其最後遺作。